羅吉斯心理諮商所網站 www.rogersc.com
邊緣人格時時刻刻有被拋棄,分離焦慮的潛在心理威脅,與邊緣人格者相處可能是痛苦的煎熬歷程,原本充滿自信的伴侶可能在不斷的責備,羞辱下,開始懷疑自我,憂鬱症因此也會出現在伴侶身上,為了讓陪伴者瞭解此症,且不需懷疑自我,本書教導伴侶與邊緣人格者互動的正確模式,全書重點是,先照顧好自己才是陪伴此人格者的先決條件,否則兩人都陷入苦海,問題將愈加嚴重,許多看完此書的伴侶因瞭解真相,有如釋重負之感.

 

 

 

本書的缺點之一是所挑選的個案或理論依據多為針對重度邊緣人格者,邊緣人格應分重,中,輕度,重度個案較不會主動尋求治療,更不易閱讀相關書籍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如此以重度為論述會讓少數個案讀後有排斥感,希望未來能出現針對高功能或中度的邊緣人格者的著作,這兩年來我所接觸的個案多半為此類型,這些個案才應是治療人員該關注的重點.

 

邊緣人格的類型與型態:

 

高,低功能類型:

 

低功能(重度)是指有強烈自殺,傷人,嗑藥,酗酒傾向者,缺乏病識,求醫及拒絕或逃避治療,究其原因,部份為病情太過嚴重,致缺乏治療自信;不願面對有缺陷的自我;智識不足,致無法判斷較佳治療方向.

 

高功能(中度)是指有清楚病識感,強烈的求醫企圖,不斷藉各方管道期待心理狀況好轉,且願配合治療,但面臨依附者拋棄,或可能分離仍會出現情緒失控等問題.

 

外放,壓抑或兩者兼具型態:

 

外放型是指個案與伴侶因分離焦慮有被遺棄等情緒後,會情緒失控,以言語,行為攻擊依附者,企圖在衝突中達到宣洩目的,如此的情緒反應經常造成人際,情感裂痕.

 

壓抑型是指個案遇分離焦慮,被遺棄等情感困擾時,因懼怕依附者懲罰,遺棄或想維持形像愛面子,會以控制,壓抑內心痛苦處理心靈創傷,如此壓抑情緒終究會因積存而爆發,自我傷害程度可能比外放型更深.此類型邊緣人格者由於長久抑鬱,較易出現解離(Dissociative Disorder),一種在強力壓力下的失神狀態.

 

部分個案兩者兼具.

 

設定界線:

 

本書花了很長的篇幅提醒邊緣人格伴侶,相處時應謹記設定的界線的最高指導原則,由於情緒失控時會無理取鬧,專找伴侶的痛處攻擊,盡情宣洩憤怒,如此將過往未受父母照顧的潛在不滿,經常任意投射在伴侶身上,不明究理下,一般人會據理力爭,忍無可忍下,會強力反擊,最後變得兩敗俱傷,甚至離異收場,溫和或息事寧人的伴侶初始通常好言相勸,繼而理性溝通,當百般嘗試不僅未見改善,惡化關係反而愈演愈烈後,溫和壓抑性格的伴侶漸漸出現憂鬱,情緒問題,本書提醒,不設定界線會拖照顧者下水,當伴侶也出現心理問題,邊緣人格者將直接受害.

 

如何設定界線?

 

本書予人感受是以偏向照顧者立場而寫,以設定界線為例,我認為其積極意義不該僅止於自我保護,而是取得雙贏....

 

1.取得默契:伴侶如通曉為何當事人出現異於常人的情緒,瞭解何時會爆發情緒,知道邊緣人格各項基本常識,有了這樣的認識,就能避免在設下界線時,讓對方感到未受尊重,而是在取得互信與默契下,讓邊緣人格者接受設下界線是保護雙方的利器.

 

2.訂出規則(設定界線):清楚設定界線,訂出規則,例如個案在上班時間因分離焦慮頻頻來電干擾,令人抓狂,首回可好言規勸提醒,並告知你的真實感受(邊緣人格者面臨分離焦慮往往缺乏同理心),次回警告或嚴重警告若再犯定會執行規則,請對方勿輕忽警告.

 

3.執行規則:與邊緣人格者相處的痛苦,不僅是無預警(其實有跡可循,通常與分離焦慮相關)的暴怒或無止境的操控.....,另一最大的問題來自軟弱,不能有效執行規則,設定界線的伴侶,當當事人發現伴侶舉棋不定,意味吵鬧就有糖吃,這就鼓勵無休止的衝突,因此嚴格執行規則不僅避免擴大彼此傷害,也能讓邊緣人格者在界限內自我控制,然而這並非長久之計,治本之道乃進行有效治療.

 

大,中,小溝通原則:

 

大原則:我從事心理諮商遇到失和問題時,不時提出大,中,小溝通原則,大原則對邊緣人格者而言就是分離或可能分離(劈腿,欺騙等),就親人而言,則是對方出現傷人或自傷動作,一旦發生彼此無法忍受的情事就觸犯大原則,每人心中都有不容挑戰的大原則,如對方拒絕改變,就該分手,以保有自我尊嚴,不堪或不平衡的關係有時是大原則遭人破壞,自我卻無法堅持離異.

 

中原則:人都有缺點,雙方難免會因這些缺點爭吵,如果你認為問題不大也不小,就該適時溝通調整,勿怕衝突而壓抑,將困擾放在心中不說,通常會引發更大衝突,事先讓對方明白你心裡有些須溝通的中原則是聰明作法,中原則的定義是彼此站在對方立場而調整,但並不堅持,然而雙方都該明瞭,能包容的關係不會經常因立場不同而爭吵或溝通(中原則不可太多),也該明白,當中原則不斷被對方忽略,將形成大原則遭破壞的關係危機.

 

小原則:既為小事,既要相處,雙方就該包容,不要計較,因此時時提醒自己勿因小事找人溝通,惡化的關係會連小事都因彼此堅持而爭鬧不休.邊緣人格者的情緒原本不穩,伴侶在設定界線時,應多體諒,尤其勿因小事計較.

 

從小被照護不周的邊緣人格者內在情緒異常紛亂,常因小事抓狂,也常因分離焦慮,在伴侶欲溝通不時情緒失控導致分手而懊惱,更有人在無盡的孤獨,混亂的關係中,未把握大原則而抱憾終生.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位大學生來信,以下為問答內容:


可能是因為邊緣人格 讓我總是把人際搞得很糟


現在去學校都很怕人眼光


我覺得他們都在背後說我怎樣怎樣


因為剛開學時我還很快樂 可是後來一切都變了


都是我自己害的 原本和一個同學一起行動


但看到他和幾乎全班都很好


不知道為什麼我不能忍受 所以我選擇遠離


然後我依附另一個團體 但久了也發現我無法融入


我總是最安靜的那一個 而且我覺得我把他們看得很重


沒想到他們都忽視我 所以我就決定不理他們 逐漸也脫離了這個團體


而現在雖然名義上在另一個團體 但其實我覺得我沒有被完全接納


因為我一樣很安靜 且跟他們也不是真的很好 他們都是比較外向的不像我


況且我還有社交恐懼 我很怕被他們看出我奇怪的地方


這樣最後就所有人都要離我而去


我不敢一個人吃飯 怕別人投以異樣眼光 但也很怕一起吃飯的尷尬


因為我真的很安靜


總之我常常因為某個很小的點討厭別人 別人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麼奇怪


可是後來就會發現都是我的錯 我哪有資格討厭別人


可是事情已經造成 我現在應該被很多人討厭了吧 還


有就是報告的事 我很怕分組報告


因為我很不會表達 每次報告都是照著念而且還很小聲


我怕因為我個人影響整組 組員也會討厭我


然後以後分組就沒人要跟我一組


雖然已經大學生 但是心智一點也不成熟


成績雖然好 是因為我只會硬背 明明知道成績不能代表甚麼


但也許是完美主義作祟


如果沒讀完我會很難過 考的爛也會難過


然後我就會一直想為什麼我那麼不認真


明明可以考好卻因沒讀而.....


還有就是上學期我全班第四名 但是反而造成我壓力很大


心裡好像有個聲音叫我要更努力不可以退步


還有常常被別人左右我的想法


我真的快瘋了 成績不好不開心 成績好也不開心


然後又很不會交際 上課常常也聽不太懂


都是事後讀硬背才有好成績


我好討厭學校~ 我討厭有人的地方嗚嗚


 


羅吉斯心理諮商所2012/03/14 08:48回覆

1.改變的初步要先明白為何有這些心理困擾,例如我看到你自信心不夠,通常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關,父母本身缺乏自信;不鼓勵孩子;只要求成績卻不顧孩子的潛能發展.....


2.邊緣人格由於缺乏情感安全,致交友時會極端化,因此發生好友或群體對你冷落,就會因此遠離,這樣的對人疏離對你傷害更大,這不能怪你,你也不希望這樣傷害自己,這是邊緣人格作祟,那誰讓你有邊緣人格呢?似乎也無法全然怪父母幼時疏於照顧,但我們要深刻檢討現代社會的育嬰方式(孩子別常抱,會讓她養成依賴習慣),檢討隔代教養,保母照顧的問題....


3.你目前正值青春與成年交替期,需要同儕互動,也期待伴侶陪伴,如兩者都落空,加上缺乏家庭支持就可能陷入心理困擾,尤其對邊緣人格者而言,內心孤獨,怕寂寞的情緒更是煎熬,因此請試著嘗試以下改善之道:


A.每天去做一小時以上的戶外流汗運動.


B.每天花一個小時陪伴,照顧自己,不要殺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逛網頁),要看書,學習,音樂,旅遊,任何有益成長之事.


C.去看我部落格內有關心理諮商文章,接著去買"愛你,想你,恨你"這本書來看,接著看"親密的陌生人",能助你深入瞭解邊緣人格,並加以改善.


當有天你有足夠的興趣及學業,工作的成就感,能愛自己,陪伴自己,就能提升信心,改善憂鬱,藉時就不會擔心人際困擾,你的人際問題是來自自我的心理問題,也希望你能認識能彼此照顧的男友,要記得你的邊緣人格不改善,將來會因此為情所困.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有些宗教狂熱者只要教主一聲令下,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為何青少年追星族不愛待在家,經常與同伴在外餐風露宿追星?為何許多具文學天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終會自殺身亡?看完兩本邊緣人格相關經典之作後,終於明瞭其中因素,先介紹其中一本,"愛你,想你,恨你.

 

這本書概略交待了邊緣人格的發展史,我試圖以編年方式將其串連:

 

1900年佛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一書,正式宣告潛意識踏上心理學舞台,也為邊緣人格論奠定發展基礎.

 

30 年代,當A.Stern首先提出"邊緣人格"一詞時,也正是客體關係論如火如荼展開時,他們反對佛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認為自體及母親(客體)才應是人類心靈發展的重心.此時代表性人物有M.Klein,W. R. D. Fairburn及D. W. Winnicott等.

 

50年代,二次大戰後的心理學重新蓬勃發展,H.Harlow利用猴子做實驗首先提出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指出,動物對母親的依附需求,並非僅由飢餓引起,而是源自天生的本能需求,接著J.Bowlby指出,兒童在成長時與母親所經歷的依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長大後的戀愛態度,因為他們在戀愛時會採取同一方式來對待他們的愛侶,而後M.Ainsworth以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實證幼兒與母親分離後的四種依附形態:安全,焦慮,逃避及紊亂依附,這些的論點讓邊緣人格論推向成熟境界.另外客體關係論先驅M.Mahler的"自我發展四階段",其中的分離--個體化論指出嬰兒約4-5月至2-3歲是培養客體恆常(object constancy)最關鍵時刻,此時嬰兒如受到良好照護,未來就能自我獨立與照顧,此理論讓嬰兒與母親的分離焦慮所導致的邊緣人格論有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87年第一次將邊緣性人格的9大診斷標準正式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內,這讓全世界心理治療人員有了治療依據,除對此症患者為一大福音外,也讓世人初步瞭解此症.而哈佛大學的J.Gunderson及康乃爾大學的O.Kernberg應為主要貢獻者.

 

90年代,第一本探討邊緣性人格的經典書籍,愛你,想你,恨你(I hate you,don't leave me)問市,由J. Kreisman及H. Straus合著.

 

21世紀初,第二本受矚目的邊緣人格書籍"親密的陌生人"(Stop walking on egg shell)出版,由Paul T. Mason & Randi Kreger 著,教導伴侶如何與邊緣人格者相處.(我將在近日提出此書之讀後感).

 

 

 

認識邊緣人格的捷徑是熟知9大診斷標準,本書第一章就詳細解釋,其中有兩項一般人不易瞭解,

 

一.低落的自我認同感:簡單而言就是自信心不足,由於邊緣人格者從小未受良好照護,內心深處的缺乏安全感從孩童時的人際關係就出現問題,成人後的情感一旦受挫(通常因分離焦慮所造成的不斷衝突),自信心便受到打擊,此外,父母的未善加照顧,自然從懷疑自己到自我認同的低落.

 

二.極端的思考模式,常造成人際衝突:在情感本能需求自嬰兒期就未得到滿足的焦躁情緒下,潛意識中已夾雜著憤恨,心理學家E.H.Erikson在人生八階段的論述中說,嬰兒如未受到良好照顧,在0到1.5歲時,就可能發展出對周遭環境與人的不信任態度,人的極端思考通常就是在不信任的態度上所形成,對邊緣人格者而言,今天你離開他,就是背叛,就是置他於死地,就是他的仇人,一般人如不能瞭解分離對他們而言是多麼的痛苦,就不能理解他們的極端思考,這正是邊緣人格者在感情道路上走得這般坎坷所在.這種極端就會產生今天愛你想你,明天就恨你的地步.

 

 

 

本書第六章為如何與邊緣人格者溝通,點出給予支持(support),發揮同理心(empathy),及點明事實(truth),簡稱SET溝通法.

 

支持:邊緣人格者雖然最需伴侶的愛與陪伴,但要拿捏精準並不容易,過度的愛會讓對方予取予求,最後反而會因疲乏與欠缺了解而分手,傷害可能更大,支持並非無限度的給予,因此,我認為支持也該有三步驟,一是自己先照顧好自己;二是充分了解邊緣人格者與其真正需求,三,以較有效率的方式與此人格者相處.

 

同理心:運用同理心就是以最有效率的模式面對邊緣人格者,我們常看到媒體報導有關情殺案件,如果能就近到現場,不外乎以下對話:"我不想跟你這樣沒完沒了下去了!","我確定要跟你分手了","求你放了我吧!'',"我無法忍受你這樣的苦苦糾纏",陪伴者如果知道這些話會讓對方再次感受嬰幼兒期未被良好照顧所產生的被遺棄投射,認為這回依附對象又將像過去曾被母親遺棄後的孤伶身影,可能會情緒失控,甚至自殘或傷人.

 

適切的話語該是"我瞭解你的感受,先別激動好嗎?","我會在此陪你,別擔心","我知道你過去曾受過傷害,我知道你需要我","我瞭解你有時怕孤單,我會盡量陪你的",這些同理的話,會澆惜情緒失控者的憤怒,邊緣人格者在沒有分離焦慮困擾時,與一般人無異,並無意傷人意圖,不需對他們懷有成見.

 

點明事實:嬰幼兒期未被充分照護者,長大後會期待伴侶給予無止境的愛以補之,期待伴侶能扮好他母親角色,然而伴侶必竟非其母親,在此期待落差下,邊緣人格者所面臨的情感波折必定艱辛,因此伴侶在瞭解其深層心靈困境後,要不厭其煩的點明事實,點明你僅是伴侶,而非母親,點明對方內心的創傷是過去該照顧你的人所造成,而非由伴侶概括承受,點明如希望伴侶在旁陪伴,就不應一再以非理性態度處理感情問題.

 

點明事實有潛在危險,勿在邊緣人格者情緒失控時白目點明.

 

一個月前日本兩位台灣女留學生被台灣男同學殺害事件,起因為男學生追求不成憤而殺人,女同學先前發現兇嫌對其有好感並展開熱烈追求後(鎖定女方為依附對象),開始冷漠以對,並私自與其他同學前往北海道旅遊,未告知男方,醋勁發作下,前往宿舍理論後失控殺人,女方的立場為男方前來無理取鬧,卻沒想到被鎖定為依附對象後,在衝突時就該冷卻對方情緒保命,這通常發生在情侶間的衝突,竟連非情侶都可能發生,建議遇到對方情緒失控,請多使用以上同理心話語,避免憾事發生.

 

這兩天Makiyo的計程車毆人事件也凸顯現代人邊緣人格問題,Mokiyo母親過去因家計到日本酒店服務,認識黑道大哥,生下Ma,接下來的圖像可想而知,一位心靈上嗷嗷待哺的嬰幼兒經常等待母親下班回家擁抱與呵護,當這樣的期待不斷落空,長大後一旦感情受挫(一年多前曾與男友至美同居後分手)後,經常在夜店買醉,背後因素該是無法獨自度過孤獨的漫漫長夜.....,Ma媽今向媒體透露,此時如果對閉門思過的女兒施加更多壓力,她可能想不開....,如果真的發生悲劇,此事件僅為導火線,真正因素該為斷絕有人陪伴的買醉生涯,將無法長期面對自己孤獨的身影,除心理諮商外,我想不到有更好解決的方式.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問到口吃問題,以下為問答內容:


您陳述後 仔細想想 跟我實際上遇到的狀況相同.........可以在請教一個問題嗎...就像上篇文章說的經過三四個月以後 ..我回復到原始的邊緣性人格的社交基膜...我都會面臨到一個 令我困擾的狀況(也是我之前看過很多資料上這種人格疾患沒有普遍出現的症狀)--口吃.(就像王者之聲一樣) 一開始 只有幾句話會口吃 隨著時間的關係 會慢慢增強..而這似乎具有周期性..有一段時間會嚴重口吃..過一段時間又是正常...口吃當下旁人會覺得我臉部扭取 當然我自己也感受的到....要口吃前我也知道待會說這個字會口吃 而盡量用別的詞語代替(1.沒有固定哪個詞語會口吃2.通常口吃都是第一個音發不出來而卡住...說得出來第一個字接下來的句子就不會口吃了)


我自己也觀察到


1.當口吃發生 並不是只有跟陌生人跟朋友 跟很親的家人也會 ...以至於我那段時間都不太敢打電話..因為打了我發不出半個音


2.當口吃的那段周期發生時 晚上(睡著前)似乎會異常的頻尿..可能5分鐘就上一次..也許是我非常焦慮巴...可是我不知道原因..


3.曾有輔導老師曾說這或許是我的防衛機轉


4.口吃的現象是從我國中開始的...每當別人問我為什麼口吃 我都會說是因為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會口吃同學轉學過來...因為我常學他講話,..所以就漸漸的從淺意識模仿了....可是實際上我對這段記憶非常模糊..我沒辦法確定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5.關於口吃我曾經去過復健科 和藉由臨床心理師的生理回饋.. 學習放鬆技巧....可是感覺去了.6`7個月還是沒有改善...吃藥(抗焦慮 抗憂鬱 抗口吃)也是...


所以我想問的是 口吃 跟 我的邊緣性人格異常是否是正相關呢...還是只是因為非常焦慮所以導致的...


 


羅吉斯心理諮商所2012/02/04 17:30回覆


1.上回您提到有社交恐懼,它與口吃都是典型的焦慮症狀,焦慮的產生通常來自巨大壓力無處紓解或當事人選擇壓抑,因此以後如有任何壓力,應尋求紓解對象.


2.邊緣人格的人際困擾加上內心緊張所引發的口吃焦慮當然會讓社交恐懼更加嚴重.


3.有了困擾卻無法解決改善,通常會選擇逃避,不敢打電話就是逃避,迴避困擾會"增強"焦慮,也會讓症狀更加惡化.否認自己真正口吃因素確為防衛機轉,它無助於症狀改善.


4.頻尿症是焦慮的副症狀之一,改善主症狀(焦慮症),副症狀就自然會消失.


5.我懷疑你的焦慮可能因國中課業壓力所引起,而課業壓力通常來自父母的過度要求,要改善症狀,須瞭解焦慮根源.


6.如果經歷6,7月仍未改善症狀,是該考慮改變治療方式了.我個人認為吃抗憂鬱,焦慮藥物無助於症狀的改善.


7.完美主義,自我要求高,愛面子,愛比較....都是焦慮之大敵.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位網友來信,以下為問答內容:


您好 ..前幾天我拜讀了您在網站上的一些文章我想這或許是我的最後一道浮木了


我知道我是個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患者.我一直想要解決自己的這個問題卻適得其反


..或許很多人會說我們這些人怎麼不出去面對大家主動去找其他人互動呢........我想強調的是 不是{不想}是不{適合} ..怎麼說呢 每次我進入一個新環境 .總是想積極打入人群 .積極表現自己


一開始成效很好...每次都會有很多人圍繞在我身邊..一開始的我幾乎沒有什麼負面情緒.而且人緣極佳..而我總是認為大家都是好人..大家可能也認為我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所以都圍繞在我身邊


雖然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但我一直都很清楚的知道一個我深藏在心裡的經驗和秘密..也可以說是我一直一直以來無法解決的問題)..一直以來的經驗告訴我 這樣的氣氛根據經驗很可能過了兩三個月就會消失..並且接下來我的人際關係會變得非常不好(最大的原因是:每次發生衝突..我沒辦法像有些人運用口才就大家打哈哈解決了最後總是我一直道歉可是問題終究沒解決)...


有些比較好的朋友指出可能是因為我是個不太會說話的人..我自己觀察自己不太會說話不是指白目或不常說話..而是指可能大家熟了以後會互相打鬧嬉戲..可是我就是沒有這種能力(這種能力.EX:假如在一個情境..大家彼此開玩笑打鬧 有些被開玩笑的人 故意假裝生氣..大家會覺得他很好笑或只是在開玩笑..而有些被開玩笑的人假裝生氣...這個時候氣氛就會變得很僵.也可以說是整個冷掉..平平是同樣的反應有些人會讓大家對他加分..有些人卻會被扣分)..


MAYBE有人會說放不開什麼的..或是自己對旁人防衛機轉比較重..可是我也想強調的是我跟一群人剛開始不熟的時候反而放得開(這或許也是我跟別人最大的不同..大家可能隨著時間從不熟到熟..而我卻是從熟到不熟)..漸漸熟了以後反而放不開..見到面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有話題聊也只是刻意找的..沒辦法像剛開始那麼自然) ............


我自己估計出時間 在平均三四個月之後我就會恢復成本來的我(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模式)…我漸漸的從人際關係中抽離..對人的反應還是非常敏感.. 從一開始的很多話可以跟別人聊 慢慢的變成很安靜有些朋友會關心我說最近怎麼怪怪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久而久之一切就恢復成以前 那種孤單的生活..我也很擔心未來這種事情會一再的發生..我從高中開始嘗試過了輔導室..精神科卻一直無法解決順帶一提 我高中的時候做過量表 ..量表顯示我是高度焦慮和憂鬱症..社交恐懼症



大一的時候我與同學談過一次戀愛..就像您說的 我現在回顧那段戀愛..我所呈現的就是高度依附和不安全感.. 可能他遲到一下子我就會很生氣..



 羅吉斯心理諮商所2012/02/03 09:02回覆


您好:


邊緣人格不僅常出現與伴侶間的衝突,也會有人際關係的困擾.


我們先試著感同身受邊緣人格者在幼兒時經常"主觀"上被遺棄的恐慌經驗,如果父母遇到聽信長輩不負責任的育兒經---孩子勿太常抱,會養成依賴習慣---,如果父母忙著做生意或上班,須將子女託保母,他人代養,如果父母過往就沒被愛,也因此沒有愛人的能力,這種種因素影響所及,當經歷被遺棄恐慌後,就開始對人與環境產生隔閡與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會形成邊緣人格者的極端思考,遇到人際,情感問題,只要對方稍不如你所期待(期待他對你更溫暖,貼心),心中便產生不滿情緒,當不滿情緒無處宣洩便產生人際問題及情感衝突.


極端思考:不熟的朋友你不會有所期待,但當你努力變熟後你就希望對方也應像你當初那般熱情,真誠,問題是一般人並不會敏感於此邊緣人格式的互動模式(此乃瓊瑤連體嬰三秒膠互動),他人的不夠敏感常被解讀為冷漠,無情,其實問題在於對方並不明瞭你需要更多的愛與瞭解,這就是你熟與不熟朋友間的人際困擾.


你可能會接著問:那該如和解決心理困擾?


1.治療此人格問題要先充分了解它,去圖書館借"愛你,想你,恨你"與"親密的陌生人"(皆心靈工坊)


2.到學校諮商中心找專業心理師且能就邊緣人格協談的老師.


3.參加本所每週三晚的"邊緣人格團體",2.5小時僅500元(學生優惠價)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位理智又充滿愛的母親來信討論育兒經驗,值得大家參考:


老師您好..

我看到您的文章覺得很高興,收穫良多...謝謝您不吝分享經驗與專業知識給大眾
我是一位幼教老師(幼教經驗一年半,早療背景五年),生了孩子之後為了餵母奶在家裡自己帶孩子...閒來無事就上母奶社團回文跟看看育兒文章

在您的文章裡有講到一個教育法「百歲育兒法」(丁寧帶孩子的那種方式就是出自於那本書),我在還沒生孩子之前也曾從電視上聽過那本書教育嬰兒的"神奇之處"(非常非常多藝人使用)...
生了孩子之後,才發現原來不只藝人使用,身邊很多媽媽都使用這本書來來訓練嬰兒"獨立"、不破壞家庭品質、擁有夫妻空間等,他們覺得不要為了孩子失去本來的品質是很重要的,要嬰兒來遷就大人,而不是大人去遷就嬰兒
在不甚瞭解的情況下,我老公也有買那本書來給我,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得:「現在你不讓孩子哭,以後孩子就讓你哭」@@

後來自己的孩子生了之後,我實在沒辦法用那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我老公也相當支持我,在母奶社團的回文過程中(我們的社團目前有一萬三千人左右),我知道非常非常多的媽媽都買了這本書,想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而這也是我憂心的地方...社團回文方法主張嬰兒依附關係的重要性、推行親密育兒,所以當有人發問要照百歲育兒養孩子時,我們都還能夠壓得下來...其中也有其他管理員以前大寶是百歲帶大的,現在兩歲半,異常沒有安全感、對父母的感情是很矛盾、游移的..近來還用大便塗家裡來表現他的焦慮,這位管理員的小寶是親密育兒的,他從小寶身上看到益發穩定的個性,更堅信當初自己的作法是錯誤的...對於大寶他有深深的愧疚感,但對大寶的挑釁及「再確認」又耐不住性子,兩人陷入膠著...昨天我有把您的文章「邊緣人格心理諮商」那篇給他參考,希望他能在兩人的親子關係上再努力看看...

而在其他親子社團裡,常看到的是媽媽們在推那本說,游說新手媽媽照這個帶法,大人會很輕鬆...當有媽媽問:「我的寶寶一直在哭又不能抱(書上說不要一直抱,會習慣,那樣就是寶寶來控制你,而不是你來控制他了),怎麼辦?」時常有媽媽回:「讓他哭,你要撐下去..我知道很難熬,但是久了之後,他就知道你不會抱他,接著他就不會在哭了」(每次看到這種言論,我實在是很希望這些人以後都下地獄,造什麼孽=.=)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也不知道這樣的作法會引起什麼樣的蝴蝶效應,只覺得反正很多人都做(從眾)縱使自己做了罪惡感也會被稀釋掉,反正大家都是這樣的,我只是和大家一樣而已...

為了這件事情,我曾寫信給洪蘭教授..當時得到他的大力幫忙,在學前月刊留下這篇文章「大腦發展不宜任意催熟http://happyrainy.pixnet.net/blog/post/68101589」:時下流行的百歲醫師育兒寶典​,每天規定幾點吃,幾點睡,這種硬性規定會使孩子失去彈 性,稍有變動,便大哭不能適應。過去行為主義者主張幼兒哭的時候不可以抱,要等到不哭了才抱,認為哭時抱他是獎勵他哭,他以後會愛哭的這個說法現已證明是 錯的,嬰兒哭是​他有需求,小時後的需求能被滿足,對他以後情緒的發展很重要。現在主張嬰兒的搖籃要放在母親房間,使他眼睛一睜開就可以看到母親,而且抱 他、撫摸他會刺激大腦中Oxytocin(激乳素)的分泌,這對嬰兒情緒發展及親子關係​非常重要。研究發現被護士抱在身上睡覺的早產兒,成長得較快,較早出院。

只是依附感的重要畢竟還是沒有太多人瞭解,人格發展的基石敵不過讓他哭以後會很輕鬆的言論....=_= 我是幼保系畢業的,在社團裡比較有興趣尋找兒童發展與家庭的關係的文章,這樣管理員們彼此發揮所長,就可以進修一些想法...可是坊間的心理師部落格大多已變成ADHD、自閉症的天下,甚少有一般幼兒心理專業的文章... 這是我問另一位小有名氣的心理師,百歲帶法會給嬰兒什麼樣的衝擊?他的回文如下: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232610803421904
其中..回饋的百歲使用者是我最想搖搖頭的,他們很堅定...堅定的認為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孩子好慘啊><

老師,希望你能多寫一些兒童心理的相關文章,年齡層越小越好...或方便的話請推薦哪幾本書是對嬰兒心理發展有幫助?我想進修、涉略、分享,謝謝你的幫忙...我好希望嬰兒不只長得健康,心理也健康....感激不盡


 
羅吉斯心理諮商所2012/01/12 22:17回覆

您好:


謝謝您來信認同這樣"異類"的育兒論點,如果每位父母都知道孩子該受到基本照護,而非以各種藉口推卸該負的責任,社會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為情所苦,忍受莫名的孤寂,這次留日學生張志揚殺人事件,當事人就是典型的邊緣人格者,當愛慕依附對象疏離冷漠時,被遺棄的投射燃起恨意就情緒失控殺人,這種悲劇在台灣天天上演,遺憾的是少有人清楚其潛在因子就是孩子們幼時需要母親呵護,擁抱時,經常在哭泣中不斷受到忽略所致.


您提到是否有相關書籍可讀,我近來正閱讀兩本探討邊緣人格的書,叫"親密的陌生人"及"愛你,想你,恨你"(皆心靈工坊出版),值得一讀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醫師,您好: 由於情緒經常不穩定,最近經常有放空然後覺得很沉重、胸悶、喘不過氣。做了些測驗後閱讀您的部落格,3個測驗都顯示我可能有其病症,閱讀您部落格幾篇文章後,發現自己和您所分享的邊緣人性格產生原因及可能症狀大部分雷同。小時候是給阿嬤帶到幼稚園中班,我自己對小時候的記憶沒有很多,但有件事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從小到大媽媽都會重複對我說,也重複對別人說,要是我是男生就好,懷孕時知道是女生時非常失望,不斷地重複。甚至心情輕鬆地對我提起懷孕8個月時從公車後跌倒滾到最前面,卻覺得肚子裡小孩無緣就算了,也沒有去看醫生。小時候明明長得比姊姊瘦小很多,有次到家時睡在車裡沒醒來,竟然是被鎖在車裡,小時候也不懂開車門,晚上不知道哭了多久爸爸才從家裡走出來開車門,但每次我醒著都看著爸爸把賴著不醒來的姊姊抱回家裡;所以我一直覺得,爸媽對我和姊姊本來就不同,因為我不是男生,但從小到大我也被家人指責,不該這樣計較。而姊姊從小也是看心情照顧我,想挺我的時候挺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欺負我,我還記得照相時姊姊規定我不能比手勢嫌我幼稚最後把我推到一邊。長大後聽媽媽說,我照片不多,因為我從嬰兒時期就很自閉,不常哭,醒著也張著眼不發出聲音,非常好帶,連忘了泡牛奶也沒聽見我哭。開始唸書後,家裡要求成績,媽媽甚至表示在班上最好當個安靜的人,只要會讀書就好。國中時有點受歡迎,但也有個時期被班上某些人排擠,甚至幼稚地學別人拿美工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劃,爸媽發現後問我為什麼,我也不想說,後來因為怕被家人責備也停止這樣的行為。大學分發時填志願,因為姊姊念私立大學設計系什麼都要買,媽媽對我說家裡吃不消,志願卡也是爸爸幫我填的,他填工科時我哭了好久。念了國立大學,雖然老被當掉,但也靠著後來的重修勉強畢業,到現在從來沒有想家過,畢業前也因為不想就這樣回家,很積極地找外地工作機會也隨便考了不在台北的國立研究所。交了幾個男友,每次吵架和分手都是轟轟烈烈,不睡覺、撞牆、打架、跑到街上、深夜坐在外面等對方回來、前陣子甚至有跳樓的行為還好被制止了,和現在的男友拿過一次小孩,那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也說他現況無法負擔也不敢告訴父母,腦子一片空白讓他帶我去婦產科吃藥,連複診都是自己去的;後來他說他對不起我,說要給我未來。我們一起畢業然後他去當兵了,他每天打給我,他說一切都要等他當完兵,當兵很無奈之類的(當然,家人完全不知道以上這些事)。回家對我而言是一種責任,大學4年一直到現在,也從來不會想家,找個收入不錯的工作買個房子養父母對我而言也是應該的,做不到會讓我有罪惡感。姊姊延畢今年和我一起從大學畢業,她去工作我唸研究所,由於從父母開始給生活費時姊姊就不斷透支,什麼都要買,大學時我住宿舍她租套房,她的畢業旅行要花20萬她還說很便宜,我連澎湖畢旅都沒興趣。但現在媽媽很得意地說姊姊工作後每個月都有拿5000元回家給她存,還問我那我自己的存款有多少;其實從大學起就因為姊姊對錢的習慣不好,漸漸對她感到不屑,所以當媽媽讚賞她工作後拿幾千塊回家,我覺得很憤怒,這種狀況一直沒有改善。開始給自己施加壓力,開始準備國家考試等等,想要趕快工作並且有好薪水,想讓父母滿意,讓姊姊無從比較。我可以照顧自己,但是很明顯的,人多時我表現樂觀,像現在只剩一個人在研究室時,卻感到無比地沉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留言這樣一大堆,其實很害怕這樣子的內容醫師您會不會看,也可能依高醫師您的專業看來,不過是個承擔不了壓力的學生在訴苦(笑)。留言也算是發洩情緒的一種吧,不過如果有高醫師您的專業見解,能讓這樣的情緒和情況改善,感謝能遇到您這樣的貴人!


羅吉斯心理諮商所2011/12/04 08:49回覆

yuki您好:妳所敘述的內容確為邊緣人格典型形成因素及症狀,我們一一探究.


一.要是我是男生就好,父母懷孕時知道是女生時非常失望.....


妳從出生就不被期待,父母有了這樣的心態,可想而知,在教育過程中經歷被遺棄,不被尊重,無法自我認同.....,導致邊緣性人格.


yuki,這是妳爸媽的私心,其實是他們無法習得認同自己,以致壤妳在認同自我上出了問題,從今而後要在挫敗中多鼓舞自己,尤其在感情失意時除憂鬱,自殘,害怕獨處...,也試著跟好友說說內心的孤寂,到外面運動看看綠地,相信狀況不會如妳想像得那般難熬.


二.有次到家時睡在車裡沒醒來,竟然是被鎖在車裡,小時候也不懂開車門,晚上不知道哭了多久爸爸才從家裡走出來開車門...


邊緣性人格的形成,非僅一晚哭了很久(但至今記憶仍揮之不去,代表創傷仍在),它定是經歷數月,數百小時的哭喊後形成,最後確認再怎麼哭都無人理睬,甚至遭打罵後才會造成,再次強調,妳並非天生就怕孤單,那是後天照顧者疏忽或無知造成,因此請從今天起展開自我照顧計畫,試著陪自己一個人在家做妳愛做之事,而非懷著孤獨之心坐困愁城,接著一個人到電影院,咖啡廳習得獨處,一個健康者須有人為伴,但也應有獨處空間.


三.交了幾個男友,每次吵架和分手都是轟轟烈烈,不睡覺、撞牆、打架、跑到街上、深夜坐在外面等對方回來、前陣子甚至有跳樓的行為還好被制止了.....


邊緣性人格一旦形成,長大後的男女朋友,夫妻就自然形成依附關係,這種被遺棄心理後靈魂全心投入的關係一旦瓦解(或有任何瓦解跡象),那幼兒被遺棄的潛意識便隨即被喚起,於是...每次吵架和分手都是轟轟烈烈,不睡覺、撞牆、打架、跑到街上、深夜坐在外面等對方回來、前陣子甚至有跳樓的行為....,別人看到這樣的行為除了無法理解,震驚,通常就是再度遺棄妳,yuki,他們當然無法瞭解,但當我說出問題背後的核心密碼後,當有人知曉妳的潛藏痛苦後,請先從新將父母當初未能給妳的照護收回,自己負責主導此照顧權,我知道那困難重重,甚而違反基本人性(基本人性是人生而由父母負責照護),妳父母既已喪失這子女日後孝養依據,就將此動力先用在自己身上吧!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四.給自己施加壓力,開始準備國家考試等等,想要趕快工作並且有好薪水,想讓父母滿意,讓姊姊無從比較.....


我這幾年在心理諮商過程中發現一有趣現象,當一個家庭有人受虐,往往就有另一人受寵,父母的寵愛心態似乎想為自己先行保險,老後有所依靠,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結局通常相反,受寵者因習慣被寵,養成自我中心自私心理,這樣的人自己都無法照顧,如何孝順父母呢?受虐者則窮其一生欲得到父母寵愛,這樣的心靈補償作用不僅不會得到真愛,反而失去自我成長契機,最後經常報憾以終.yuki,先將自己及心理困擾顧好吧!別跟姐姐比了,妳們層次不同,境界不一,如此相比會把妳越比越低的.


五.和現在的男友拿過一次小孩,那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也說他現況無法負擔也不敢告訴父母,腦子一片空白讓他帶我去婦產科吃藥,連複診都是自己去的;後來他說他對不起我,說要給我未來。我們一起畢業然後他去當兵了,他每天打給我,他說一切都要等他當完兵,當兵很無奈之類的.....回家對我而言是一種責任,大學4年一直到現在,也從來不會想家.....


邊緣性人格者有伴侶的支持是好的,但前題是此伴侶需充分了解何謂邊緣性人格才能和平相處,否則會因情緒失控,檢查手機,自殘自殺等行為而忍耐,常久以往,終會分手,從妳口氣中,我似乎能嗅出此關係氣氛,因此,應有心理準備,許多心靈創傷是因缺乏心理準備而來,總之,改善邊緣性人格該是妳當務之急.


父親曾為了幫"他"賺錢,強迫妳讀工科,請妳從今而後要選擇自己興趣與志向,邊緣性人格者如能投入工作,取得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模式


深夜寫作此篇問答中,突興起十年來中斷的帶團念頭,因此----


 


我將在每週三晚間七時三十分至十時舉辦---邊緣性人格---團體,有意者請來電預約.


收費方式:社會人士每回一千元,低收入及學生五百元.可分期付款.


人數最少五位,最多七位開班.


此團體是專為那些無法負擔昂貴個別諮商的邊緣性人格者所開,敬請把握!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有位個案前來心理諮商,由於小三女兒有語言發展障礙,近年聘請專業心理師定期陪伴治療,一個月前孩子自畫像中,將自己嘴巴以小紅點替代(表示內心有事無法述說),這位稱職的心理師覺事有蹊翹,多加詢問開導後,果然發現隱情,孩子近年經常由阿公,嬤照顧,與小姑同住,而大三歲的小姑大女兒因經常看日本色情漫畫,轉而不時趁機找堂妹玩性遊戲,女兒被誤導兩年後,竟趁機找大姑更小女兒玩.


這位氣急敗壞的個案找我談這不可思議的兒童間性"侵害"事件,我雖非兒童性諮商專業,但直覺那位始作俑者非僅被色情漫畫影響,背後可能受到成人性侵害後才可能做出複雜的性遊戲企圖,我鼓勵個案積極找出背後真正涉案人,經當面私下跟當事人談,且保證要求父母不得責罰下,孩子承認有玩,但並沒有任何人曾對她性侵.


由於這位個案事後發現女兒已出現過早的性敏感反應,除該及早進行兒童性心理諮商外,也該要求其他兩位受害兒童作性治療,然而另兩位家長的反應是羞恥與逃避,這樣的心態不易面對問題加以解決.


從此案例,有些事值得家長們留意:


1.勿托人帶孩子,儘可能自己帶,請多留意托帶家庭狀況,如有男性,寧可捨棄,尤其與青春期者同住更須小心,此案例竟是女性兒童涉入,既然防不勝防,自己帶最保險.


2.這位個案透露,其實一年前女兒因尿道炎求醫時,醫生發現陰部紅腫卻僅輕忽帶過,母親因此未加以在意,醫病雙方都疏忽背後潛藏問題後,讓問題更形嚴重,因此請母親多加注意孩子性器官是否異常.


3.一旦發現此等性問題事件,對未成年兒童切勿責罰,他們是在不知情狀況下誤入情色禁地,該盡快尋求專業心理諮商適時導正,責罰不僅無法解決,反而會因性創傷,長大後出現各式性變態行為.


4.有關當局應嚴禁色情漫畫侵害台灣兒童,尤其漫畫出租店該好好管制了.


 


                                                             本文經當事人同意撰寫刊出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約五年前於中時副刊看到許醫師與其他兩位罹癌醫師拒絕化療的自療法,當時寫了篇文章,您可在此部落格的"醫療"篇找到,許醫師上周應邀東森"健康同學會"詳述抗癌歷程,值得再將其記錄,提供大家參考.


罹癌通常有跡可循,許醫師得到的直腸癌更是有明顯罹因,他說罹癌前工作壓力大,經常大魚大肉少吃蔬果,飲料代替開水,在此提醒各位,台灣近年燒烤風行,建議偶嚐即可,多吃容易罹癌,此外,到超商買飲料已是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僅浪費錢財,製造垃圾,對健康影響至鉅.


當三位醫師宣判活不過三年後,經徹夜思索未來方向,這位意志力過人的醫師作出救己決定:


一.告知親友罹癌:遇重大創傷最忌隱忍不說,許醫師在告知過程除顯示挫折後的自信心外,與親友對話有宣洩療癒效果,也有助於理性解決困境. 


二.當晚寫下遺囑:既然醫師宣布死期不遠,就破釜沉舟往前走,交待好後事,免得太多牽掛反而礙事.


三.不依賴醫師:醫師建議開刀化療,但須裝人工肛門,許醫師決定以自己非專科醫師有限知識採取自己自然療法模式抗癌.


四.氣功:許醫師清楚自己罹癌的主因是過去任意的生活方式才導致身體病變,氣功可達到氣血相通,舒筋解脈,提高人體免疫功效.


五.接觸人群:許醫師透露罹癌後,有回應邀參加北市政府舉辦健康群眾大會,在台上慷慨激昂述說自己罹癌遭遇時,竟出現身心極度暢快感,他清楚那刻以後癌細胞已被大量排出體外.


許醫師說他發現罹癌後,雖積極治療,期間有好轉跡象,但像多數病患一般,經檢查仍出現癌細胞肆虐,他說此時是大多數患者意志力最薄弱時刻,很可能因此聽從醫師指示,走入化療......,他仍堅持依自我意志走出罹癌困境


Elisabeth Kubler-Ross曾提出臨終五階段的心路歷程,包括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掙扎),憂鬱及接受,他們在研究人在面臨死亡關頭中,一旦陷入心理恐慌,就可能經歷這五階段,然而數年前圓寂的聖嚴法師曾提醒我們,面對人生的任何困境,要面對,處理,接受及放下它.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早傳來電腦巨擘賈伯斯去世,他7年前罹癌,死訊並不令人震驚,卻有遺憾,遺憾這麼一位天才不能再引領我們突破科技新境界,遺憾無法再領受他那另類,鮮活的思考風格,最令我遺憾的是,其實他可以活得更久,貢獻更多,甚至享受幸福的退休生活.


他自己曾說沒有人想死,甚至想上天堂的人都怕死,如果真是如此,他就須抉擇生命與成就關鍵問題,想活得久,就犧牲成就帶來的喜悅,財富,世人欽羨....,不願放棄捶手可得的成就,就必須"將每天當最後一天用"(賈語錄),他17歲時看到本勵志書,提醒人們生命有限,該將每天當最後一天用,他從此奉為圭臬,當人一旦如此過活就會日以繼夜的拼命,開始熬夜創作,焚膏繼晷的結果就是藉咖啡,菸,酒....提神醒腦,該維持健康的休閒,運動漸變得奢侈,該正常飲食的人生基本功顯得不切實際,該與家人維持和諧關係被忽略.....,這時身體(甚至心理)通常出現警訊.


賈伯斯在2004年發現得到胰臟癌(身體作出首回嚴重警告),醫生囑附僅剩三月生命,最後死裡逃生,然而罹癌後似乎仍將每天當最後天用,兩年前進行換肝手術(死神再次警告),其間曾辭去蘋果CEO職務,復職後全力促成世紀尖端產品iPhone,iPad問世,可以說他是為這兩大產品鞠躬盡瘁,有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如果沒有他,這兩大產品會延遲多久上市?我猜約一至兩年,另外,如果他知道可以多活幾年,但讓世人多等兩年,他的抉擇是?


頂尖科技人似乎有些共同特質,像完美主義,這樣的性格好勝心強,不惜犧牲健康,家庭也要達到目標,因此在這些人底下工作者薪資較高,但須日夜操勞,賈伯斯如此,郭台銘及國內八成以上電子業都如此,形成特殊的自戕文化,郭台銘數年前愛妻,弟弟相繼逝世後曾不平的怨嘆上帝對其不公,上帝應該對每個人都公平的,只是這些電子業強人不願面對的現實是,即使你能力多強,都該在晚上11點睡覺,至少每周有一回到戶外運動,該經常陪家人用餐,不能在外應酬大吃大喝.......


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文化上講求競爭,弱肉強食視為理所當然,國家社會福利較歐洲諸國為差,貧富差距更為明顯,台灣就是學美國資本主義亦步亦趨的走,我特別注意這些巨富過世後的遺產處理,比爾.蓋茲及巴菲特都已宣布身後將捐出90%財產,前者三年前就退休,足跡遠及非洲,關懷頻臨飢餓孩子,有人說賈伯斯公司治理嚴苛,對待員工霸道跋扈,這是暇疵,但賺了全世界這麼多錢,曾被父母遺棄,該知道孤兒院童的辛酸,然而賈伯斯卻將遺產藏私全給自家人(把巨額財產給家人有時會禍延後代),讓人不敢恭維.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