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疑似邊緣性人格者來信,以下為問答內容:


高醫師您好: 無意間發現你的部落格,不知是否能夠借用你的看法,來回答自己對自我的疑慮,也很謝謝你的耹聽與寶貴意見-*********七歲前,我是由阿嬤單獨帶大的,對年少的我,那是最感到依靠的記憶。 後來,阿嬤離開了,直到國中前,爸媽因為做夜市的生意,比較忙,一個小孩就跟著父母陪他們結束生意後,自己才會睡;那段日子,也會跟家人去各地方旅遊******** 國中時,我爸告訴我一句話,要我自己以後要學著獨立自主時,我離開家,住進校舍,配合學校的時程,假日返鄉;國一時,跟家裡的人第一次晚上會客後,我哭得很傷心,因為,別的同學的爸媽在會客時感受出來的家庭的熱情與溫暖,是我自己心裡感受不到的,像是...我們世界被隔了一道透明的玻璃,我無法接受到,當爸媽口中說出關懷話語的那道切實的感動,就連講電話時,也是如此的短簡,嘮叨也無法感受那份父母的關愛********高中、大學都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但我沒有變壞,反而把自己保護的很好吧,而且,幾乎所有的事,都自己來,不好的事就算自己很痛苦、很無助,也會想「不想麻煩家人」,而我世界很單純,一個人租屋,除非朋友有找,就是一個人逛街、看電影,當朋友主動需要我去耹聽或是給他心靈的支持時,我絕對不說二話的希望他們好,我明白自己心裡有種佔有慾,當我希望我對你是無私的支持與陪伴,我會希望在他眼裡我是最好的,最值得的;所以,我也害怕,自己那種佔有慾,是過度的,所以我會懂得收斂,只有他人主動提出時,我才會行動;但當一旦感覺對方因為某事,對自己產生我無法體諒的誤解或不信任時,我就會非常極端的會因此對此人,不願再付出,甚至心裡有瘩疙,甚至最後,就此切確的劃清界線。但是,私底下有時還會偷偷地打探對方的消息,對這些人,不會有當時那份激動的感受,不怪不怨,無所私。****但也因為這樣,我認為人和人之間,不過是種利害關係,你對我可以提供好處,或可以幫助自己打發時間,一個人看電影不那麼奇怪或孤單...這類的想法,所以,每個週期,會有一~二個知己,週期結束了,這個關係就像是循環似的,被無情的切斷~而且,有時自己還是被間接扯入,甚至一件事發生時,不是自己的錯,最後,似乎都成了自己的問題和不是*******出了社會,沒什麼同事情,因為,自己幾乎一年就換一個工作,工作的表現能力還OK,但就是公司的制度或職務讓自己不想待,一個住外面,沒談過感情,有認識幾個朋友,但也少少聯絡,生活就一個人,最長待的是自己的房間,會出去,但也是一個人,因為害怕自己越來越沒辦法當一個好的朋友對象。家裡的經濟不是很好,父親目前癌症開刀後,回家休養,我媽也因此擔起去市場做小生意,而我,卻更害怕面對現在家,我能給予支持,但是,面對家人期盼自己假日回家裡,我心裡感到很沉重,明明很愛他們的,但就是無法表露那股熱情,家人也是,而我只是選擇,漠視心裡那股罪惡感。而對我自己,會給正向的想法,但不否認的事,我坦白而言,我如果現在可以選擇沉靜地死去,我不會有任何猶豫,因為,自己是多餘的,雖然對愛情有所欲,但是,我也明確告訴自己,注定要孤單一個人,所以,我只能告訴自己,你就注定孤單一個人,對別人好,到了最後,一定會回到循環的切斷*****我無法輕易地告訴他人,我心裡當下的那種無助和徬徨或孤單,是因為,我害怕,聽見和感受我期望外的回應,那種感覺真的很受傷,那不如不讓自己在期望變失望,那就對自己不要有期望***但我還是對自己有些期待,很想知道我該怎麼改變對別人的態度,對自己的信心,不要讓新週期遇到我的人,就抱持來了一個警備心很重、人雖然好,但就是聊不來,感覺無法真正的親近,我想長久地經營所謂的感情,而不又是一個利害關係者。我希望他人的關心,但在感覺又太近時,感到反感而逃避,而又在心裡不斷揣測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在自我敏感時而受傷。


 


邊緣性人格雖不易被覺知,理解,但總有一定的軌跡,它包括:

A.有一段照護不足(尤其三歲前),及疏離的家庭氣氛(4-12歲).


B.從青少年開始就因內心孤獨,開始在感情,人際關係上出現徵兆.


C.從成人起的感情互動因無法忍受被人拋棄(遺棄),出現過激反應,甚至輕生.



1.七歲前,我是由阿嬤單獨帶大的,對年少的我,那是最感到依靠的記憶.....


阿嬤如能多帶妳幾年,邊緣性人格的情感穩定度就會好些,因為七歲的孩子仍須關懷,否則被照護的需求會在未來不斷尋覓幼時未能滿足的情感.


如果阿嬤曾與妳有良好依附關係,妳的真正父母是阿嬤,是嗎?


2.國中時我離開家,住進校舍,跟家裡的人第一次晚上會客後,我哭得很傷心,因為別的同學爸媽在會客時感受出來的家庭熱情與溫暖,是我自己心裡感受不到的....


父母工作忙可能是好的藉口,但妳父母似乎無心關懷,其原因妳最清楚,有些父母從小未被關懷,內心不會蘊藏太多愛給孩子.如果你至今對父母仍有期待,是否將目標移轉到自己身上,自己才是可靠的依附對象.


3.當一旦感覺對方因為某事,對自己產生我無法體諒的誤解或不信任時,我就極端不願再付出,甚至心裡有瘩疙,最後就此劃清界線,自己心裡有種佔有慾.....


邊緣性人格由於過往未獲足夠的愛,與人交往或談情說愛時會敏感計較,因此出現極端思考後的佔有慾,他們的情感邏輯為:我既然能全心待妳,妳當然應以同樣態度對我,否則就是背叛,而後就劃清界線.....,往後是否再給對方,給妳自己多些機會,勿太情緒處理情感問題?


4.害怕面對現在家,面對家人期盼自己假日回家裡,我心裡感到很沉重,明明很愛他們,但就是無法表露那股熱情......


過去的家庭經驗過於疏離,長大後就不易與家庭成員出現溫暖互動,邊緣性人格者最大的致命傷是在外受到情感創傷,回家後的家庭功能如無法扮演撫慰與支持角色,將更難走出情傷.


5.如果現在可以選擇沉靜地死去,我不會有任何猶豫,我只能告訴自己,你就注定孤單一個人,對別人好,到了最後,一定會回到循環的切斷......


此人格者的另一極端思考模式為,經過不斷的情感疏離及傷害,會以自殘,自殺表達對生命,對親人,對伴侶的反撲,這樣的激烈反應經常帶來更多困擾.


如果你改變邊緣性人格的缺點,多發展興趣,能投入志趣工作,學著獨處,相信自己也能照顧自己......就不會對感情執著敏感,如此就不會回到循環的切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