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吉斯心理諮商所網站 www.rogersc.com

目前分類:社會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總統先生您好:


近年國人在食品安全上越加重視,主因是台灣長久以來在控管不良下,放任黑心食品危害人民健康,政府至今僅被動出擊,罰錢了事,少有黑心商人因案判刑,如再不加以有效管控,遏阻事態擴大,國人的罹癌人數仍將一年年暴增.


我建議總統成立食品安全特別委員會,由您自任主任委員,多管齊下做好食安,您半年前雷厲風行的取締酒駕,目前已達到正面效果,食安為更複雜且棘手工作,須由上中下游全面進行.


上游:
對於食品可能添加的化學工廠產品流向加以控管,尤其以工業化學,不得添加入食品的廠商應嚴加控管,一旦查獲就應嚴刑峻法伺候,以杜絕後患,其他有安全疑慮之化學產品,例如防腐劑,應公布每一購買商家,讓消費者清楚所食,可能食或飲用化學產品.
上游也包括由國外進口的任何產品,台灣過去控管並不如先進國家嚴格.


中游:


在實施此項政策前,應先大幅擴充編制,例如食品稽核人員,尤其是當商家,人民需就該食品是否有毒的化驗單位能否全力配合,而非消極在店門口貼上安全無虞公文.勿像過往,由民間公布黑心食品較多,政府總等出事後才作善後工作.請先參考先進國家,尤其德國做法.


下游:


大至食品公司,小至攤販,中央及地方單位都應主動出擊,積極就食品是否有毒,加以公布,並訂定清楚且更嚴罰則,對於被罰之商家應持續追蹤,情況嚴重應勒令停業,業主應以刑罰處置,不痛不癢的懲罰,會鼓勵業者持續危害人民健康.


政府單位可訂民眾主動將可疑食品化驗(可考慮由各區衛生所配合化驗),一旦查出確實為黑心食品,可領取獎金,如此作法將警惕業者,並改變民眾對過往政府在食品安全上的無能做法.


總統先生,這封信我很早就想寄,今看到媒體的民調,讓人感慨萬千,食品安全是最重要且能博得全民掌聲的施政,請您定要拿出魄力,為人民健康把關.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首善陳光標春節前來台灣針對低收入戶捐每人一萬元紅包,各家談話節目也紛紛談論陳光標此舉之妥當性,有人認為為善不欲人知,如此高調行善,有沽名釣譽之嫌,傷害的是低收入戶的尊嚴,有人則單純認為對方抱著感恩於台灣民眾過去對大陸災情的慷慨捐獻,如今對陷入經濟低迷的弱勢者捐款,無需過度揣測善良動機.


   談話節目針對議題討論本無可厚非,名嘴關起門來彼此爭吵,甚至打人(有人談到一半當場動粗),也都無傷,但涉及外國人就該有起碼風度,最好拿出文化素養,因為你的表現代表該國榜樣及素養,就以昨晚(25日)TVBS邀陳光標電話連線談他欲捐善款情事,主持人李濤雖理性詢問捐款動機,及提醒可能造成台灣人民負面觀感,即便對方解釋捐款目的單純且和善,李濤仍持續以"撒錢"(暗示對方財大氣粗)質疑.


   台灣政論節目的特性之一是各台有其政治偏好,主持人則對議題有所定調,聰明的來賓為了能持續上節目,也多半會依偏好與定調風向發言,而知識份子對事理原則,與知識真理的堅持,就變得價廉,等而下之者,不僅不堅持原則,還在大庭廣眾下謾罵,羞辱異己,我們看看名嘴之一陳揮文於電視中說些什麼----他對陳光標怒吼著"你的捐款已造成我們的困擾了","你說啊!說啊!,你剛才最後一句說了什麼,不敢說了嗎?""你最好不要來台灣了啦!",這只是這位台灣當紅名嘴於電視上罵人的部分內容,我不知道其他台灣人作何感想?但我感到無比羞恥與生氣.難道大陸人的作為一定是別有居心,來統戰的嗎?難道只有我們有錢可以捐款,他們沒資格來捐,捐了就傷了我們自尊嗎?


  羞恥之因是我的同胞在外人面前缺乏文化素養的表現,這些被領教者有天會對我們作出類似負面回應,就如同我們對韓國人的觀感一樣;生氣之因是這些沒有資格領受萬元紅包的名嘴有資格替低收入戶發聲,拒絕他們應得的金援嗎?名嘴們可以同理一萬元(名嘴一小時上節目談話費)對這些待哺社會邊緣人連一個月都不見得賺得到的苦楚嗎?如果不能同理,請至少拿出起碼的文化素養,別將其他台灣人拖下水.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中國時報刊登整篇有關家扶中心在各縣市所辦,針對失親兒童,青少年寄養家庭


報導,讓我訝異的是,如有愛心家庭願接納這些可憐孩子,政府會提供每月一萬


多元的補助,我想許多人都跟我一樣,只知道有寄養家庭制度,卻不知有這樣的補助


,因此特別在此宣楊此報導,希望有更多的家庭能投入寄養家庭行列,讓這些被遺棄,


受虐的孩子幼有所養,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做得成功之因是她們不僅捐錢,而是有


很多人身體力行的投入,例如影星安潔莉納.裘莉及歌星瑪丹納會收養(非僅寄養)各人


種,國籍的孩子.他們都是真正的在世菩薩.


   


     時報的幾篇報導非常值得大家閱讀並傳閱,其中有位龍先生因擔任寄養家庭前,須做


健康檢查,因此驗出初期罹癌,並已治癒,為此,他鼓勵左右鄰舍加入,最後同巷中,竟有三家


已加入行列,以下是四篇精彩的報導.


  


     龍爸龍媽帶頭 1巷3戶寄養家庭




  • 2009-05-03
  • 中國時報
  • 【林宏聰、鄭緯武、張立勳/高縣報導】


     好心果然有好報!擔任寄養父母已十餘年的龍媽與龍爸,陸續照顧近廿名寄養童,五年前家扶要求體檢,龍爸因而及早檢出罹患肺癌初期,治療後已經痊癒。兩人從此廣邀鄰居共同行善,目前同一條巷子內已有三戶是寄養家庭,還有三戶準備參加今年的招募。


     家住高雄縣永安鄉五十九歲的「龍爸」是台電員工,「龍媽」則是家庭主婦,十四年前因為一對子女已上小學,怕白天在家閒著無聊,申請成為家扶寄養家庭,多年來照顧近廿名需短期安置的兒童與少年,其中還有兩位已經當媽媽了。


     由於寄養機制僅短期照顧,個案在寄養家庭一至二年後,須回到原生家庭,或轉進育幼院等長期安置機構。龍爸與龍媽「送往迎來」,離別時總哭得兩眼紅腫,「但至今仍與每個孩子保持聯絡,我們等於多了好多小孩!」


     鄰居常看龍家「換小孩」,倒是見怪不怪,也與寄養童建立深厚情誼,還有人主動詢問如何成為寄養家庭。


     五年前龍爸因家扶規定要體檢,竟發現罹患肺癌,幸好及時開刀治療,更深覺「好心有好報」,廣邀鄰居成為寄養家庭。


     社區同一條巷子內,目前已有三戶是寄養家庭,成為高縣家扶中心的「寄養區」。龍媽說,另外還有三戶鄰居已表達有意願加入,將參加五月九日由家扶舉辦的招募活動,到時候巷子內將更熱鬧。


     「鄰居都是寄養家庭,方便交換照顧孩子的經驗!」龍爸說,多年來照顧不同年紀的寄養童,累積不少學校制服,鄰居家有小孩要上學,根本不用買制服,到龍爸家裡翻找就對了。


  


     7年20孩子 邱招玲關愛受傷的心




  • 2009-05-03
  • 中國時報
  • 【吳江泉/屏東報導】






 ▲寄養媽媽邱招玲7年來照顧過20名兒少,她認為自己多了20個兒女,是最幸福的人。(吳江泉攝)




     「用全家人的愛,來融化受虐孩童冰冷、受傷的心。」五十一歲的寄養媽媽邱招玲七年來帶過廿個孩子,縱使自己也育有三名千金,但她總是會動員全家人力量,一起來照顧、關心受虐兒童少年,讓他們感受家庭溫暖,使缺乏關愛的孩子,能重新找回步入社會的動力。


     邱招玲從九十一年開始投入寄養家庭服務,因家中三個女兒都愛小朋友,她的家庭總是擔任緊急安置救火隊,七年來共照顧過廿名孩子,最大十七歲、最小只有三歲,有的孩子只安置一天,也有安置超過四年。


     邱招玲總是笑容滿面,讓悲傷孩子很容易感受到愛心的關懷。被安置的小娟三天兩頭會對她說:「招玲媽媽你是最美麗的人,我最喜歡你了。」稚氣的童言童語,成為她無怨無悔付出的動力。


     從小就受父親影響極深的邱招玲,經常看見爸爸幫助別人,長大後擔任寄養家庭助人,因多數被安置孩子都用冷漠來武裝自己,雖然有時受到孩子的冷言冷語,她並不因此而洩氣,反而動員全家人付出更多的愛。


     曾經有個被安置孩子外出打工,因為一句「好想吃媽媽煮的飯」,邱招玲只要一煮好晚餐,顧不得招呼自己的子女吃飯,馬上為孩子送上熱騰騰飯菜,孩子長大離開寄養家庭,她還是持續外送愛心便當,直到孩子畢業找到穩定工作,才結束溫馨便當情。


     邱招玲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照顧他們也豐富了她的人生,雖然只生了三個女兒,但因為寄養關係,她已經有了廿多個兒女,在母親節來臨那天,她是最幸福的人。


   


      四歲人球女童:爸比帶我回家!




  • 2009-05-03
  • 中國時報
  • 【蔡旻岳/台北報導】


     「爸比,我們打過勾勾,今天一定要帶我回家。」四歲人球女童含著眼淚哭求早已淚流滿面的張姓父親,不要讓她被別人帶走。雖然明知帶著小孩將無法工作養家,張父仍咬決定將愛女帶回家,暫時靠著警方幫助度日。


     張姓冷氣工學徒因為對妻子家暴,而失去四歲女兒的監護權與撫養權,上個月初,妻子無力撫養將她丟回張某老家,由於乏人照顧,女童發燒感冒也未就醫,甚至小小身軀上還留下疑似遭打過的傷痕,張父不忍女兒受苦,只好將她帶在身邊。


     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實的環境根本不容許張某帶著小孩工作,兩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為了暫時安置女兒,張某只好帶著她奔走台中縣、台北市及內政部等相關單位,甚至到立法院尋求協助,想為女兒安排寄養,無奈,他沒有監護權及撫養權,導致各單位均無法提供實質協助。


     張姓父女日前在街頭遊蕩,被松山分局民有派出所所長陳偉仁發現,經員警帶回了解後,立即聯絡北市社會局,要求以特殊情形代為安置。


     據了解,社工人員也曾經到警局了解狀況,但是面對沒有監護權的父親,又接觸不到有監護權的母親,一時之間,也想不出這情況要如何解決。


     此時,張某突然緊抱女兒落淚,四歲女童似乎知道又要離開爸爸而放聲大哭,要爸爸不要再把她送給別人,經濟陷入困頓的張父決定「再苦也要先帶她回家」。


     張某原本靠著月薪二萬元,租屋、養家,早已入不敷出,近來又帶著女兒完全沒有收入,經濟捉襟見肘,陳所長立即掏出身上的兩千多元,讓張某帶發燒的女兒趕快去看醫生,並代為申請「馬上關懷、急難救助」的二萬多元補助,期能解決父女短期經濟問題。


     有個同年齡女兒的陳所長,看到女童成了人球相當不捨,當場告訴張父,不管未來安置情形如何,小孩生病一定要立刻就醫,若缺錢看醫生,隨時可以向派出所求助。


     父女兩人緊緊牽著手,離開警所,未來會是怎樣?暫時沒有答案。


   


     寄養家庭短缺 雲嘉高縣拉警報




  • 2009-05-03
  • 中國時報
  • 【林宏聰、周麗蘭、鄭緯武、張立勳/綜合報導】


     接連發生彰化黃小妹及高雄張小妹被虐致死悲劇,家暴議題再度受社會關注。而據本報記者調查採訪發現,在家暴處理機制中,安置受保護兒童與青少年的寄養家庭,近年來許多縣市的數量已明顯不足;雲林縣儲備的寄養家庭已「用光」,高雄縣、嘉義也僅剩一戶。


     本報記者以今年四月卅日的近況統計,全台各縣市總共儲備一三九四戶寄養家庭,正在利用中的有一一五二戶,共安置了一八五八名兒童和青少年。雖然還有二四二戶可供寄養,但各地嚴重失衡,有十一個縣市的剩餘戶是個位數,台北市剩餘六十二戶最多。


     雲林用光儲備 高、嘉各剩一戶


     雲林縣家扶中心表示,雲縣願當寄養家庭的夫妻很少,長久以來意願一直很低,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去年五戶招募儲備寄養家庭,僅十戶來聽說明會,填資料表時又只剩五戶,最後審核通過三戶。日前也曾向保母協會宣導招募寄養家庭,希望借重她們的長才,但保母們表示擔心對自家同齡的兒女造成行為負面影響,所以也沒什麼意願。


     雲林家扶說,雲縣的生活型態比較封閉,一般家庭會擔心接受安置小孩的問題層出不窮,一旦遇到較棘手的小朋友,寄養期結束後就不願再接新案。目前儲備寄養家庭都已告罄,若有急案必須安置,會考慮讓資深寄養家庭多收一個,總寄養人數不超過三個,但這是不得已的狀況,希望五月十六日招募時,會有更多愛心家庭願意投入。


     最合適三族群 加入意願皆不高


     高雄縣家扶中心表示,縣內目前共有一百廿四個需暫時安置的兒童與少年保護個案,但寄養家庭僅七十七戶,大部分都要照顧二名以上寄養童,完全閒置的儲備寄養家庭更僅剩下一戶。


     家扶人員表示,擔任寄養家庭可獲得政府補助,原以為經濟不景氣,徵得寄養家庭應該很容易,但事實不然,要徵得寄養家庭越來越困難,尤其近一、二年,幾乎徵不到新的寄養家庭。


     退休公教人員、幼教業者、牧師被認為是很適合當寄養家庭的三個族群,家扶曾試圖從這三個族群多徵得一些寄養家庭,但是實際詢問發現,三個族群當寄養家庭意願都不高。


     審核機制趨嚴 許多家庭卻步


     家扶人員表示,退休公教人員已教養子女大半輩子,如今退休想要好好休息,所以不肯當寄養家庭;幼教業者則因怕惹麻煩,不願收容寄養兒童、少年;牧師雖然具備愛心和教育、感化能力,是寄養家庭最佳選擇,可是現在的牧師工作量加重,不再只是傳教而已,使得牧師無法再兼任寄養家庭。


     高縣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洪玉珍指出,為確保寄養家庭品質,審核機制漸趨嚴格,也使許多人望而卻步。民眾申請加入寄養行列,家扶初審資料後,派社工多次家訪並須進行體檢,通過初選家庭還得由社會處召集專家學者審核評比,過程複雜。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北市有位失業父親將四歲女兒重摔超商大玻璃致顱內出血,緊急送醫全北市沒病床再送往台中

小女生父母離異,目前由父風餐雨露的帶,己有數次被虐記錄,礙於被虐保護僅3-6月,之後仍需歸還施虐父母,待再被虐後再護之

據家扶中心統計,台灣地區近年兒童被虐人口大幅增加,欲改善此現象,我有以下建議

一,如果你是這邱姓四歲被虐兒,有個民主且進步,或國民,或親民政府在你被爸媽虐待後,住完加護病房也收容半年後告訴你,爸媽想你要你回家,如你顫抖的說"我怕爸媽再打我,我不敢回去!阿姨,救救我!",台灣的社工人員會好心的安慰說"別怕,再被打,我們會再救你"

先進國家受理兒童被虐,會徵詢兒童本人是否願回家,政府會安排找愛心家庭收養或提供庇護所

二,我反對死刑,但支持將虐童致死者處以極刑,台灣虐童案增加是因司法輕判的結果

三,我只要聽到住家附近有人過度管教小孩,就會不厭其煩的登門拜訪,或相勸,或理論,或吵架,成效卓著,為了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下回請勇敢上前敲門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患罕見疾病的高雄張姓三兄弟己因媒体報導募得六干四百萬,此則新聞令人嘆息

台灣尚有上干位比羅倫佐更亟待救援,卻因未受媒體青睞而遭冷落,尤其阿扁執政後,貧富差距逐年擴大,台灣人如陷入急難,一定要找媒體報導才能得救嗎?

猜猜看這六仟四佰萬的善款多半由誰捐出?我猜半數以上出自平日規矩納稅的上班族,至於報稅時分內外帳,有上千億財產死後卻懂節稅的大老闆們捐了多少?

美國,香港,台灣三地的典型資本主義社會每當需急難救助,就有一票所謂慈善企業,藝人發揮愛心共襄盛舉救人,世界首富比爾蓋玆因此年年博得捐款最多慈善家,殊不知那是美國政府不公平的稅制,才讓蓋茲能捐大筆錢後,仍永遠是首富

歐洲國家有很多富人,卻少有富豪,他們的錢都被政府課去照顧孤兒,殘障,失業,九二一震災,羅倫佐...這些干於被課重稅的高所得商人,藝人們才是大善人

罹患羅倫佐三兄弟父親得知募得赴美就醫善款後,向幫助他們者脆地道謝,我希望有天任何台灣人需救助,都有制度化的善款,能有尊嚴的活下去,不再需脆地道謝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