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個月前曾寫了篇"家長如何處理霸凌事件"後,趙榮耀等三位監委邀我參與公聽會,與會前就來篇給行政單位的建議吧!


我試著由政府,學校及老師來談此問題:


政府(教育部,局):


1.霸凌教戰手冊:教育單位除應落實近日針對霸凌事件三級預防措施外,可考慮發給校長,老師"霸凌事件教戰手冊"(SOP處理原則),由於仍有不少教育人員無法認同"零體罰"政策,由於零體罰實施同時,教育單位未能拿出對策遏止霸凌,卻不許老師體罰,自然招致原本習慣體罰老師反感,因此政策須讓第一線教師信服且有效,讓教師有所依循.


2.零體罰非零處罰:如我在上篇文章建議,今後應學習西方國家加強校園懲戒,例如初犯可清掃校園,再犯通知家長並禁學一周,累犯就強制退學.如果涉及組織犯罪或毒品買賣,校方應主動請警方介入,教育單位如制訂出清楚有效的因應措施,就不致讓教師無所適從.


3.列入考核重點:教育單位如發現校方隱匿性侵等重大事件,將嚴厲懲處失職人員,我認為霸凌也應被列入重點考核項目,當上級單位重視此績效,各校自然會配合貫徹,否則五分鐘熱度後,又開始因循苟且,陽奉陰違辦理.


4.改革師鐸獎頒獎辦法:近幾年經常出現師鐸獎獲獎教師涉案,顯然頒獎過程中請託,靠關係等惡質文化充斥該維持淳樸的教育界,當初藉獎項鼓勵優良教師企圖已蕩然無存,是否今後在班級經營,零體罰,處理霸凌,或落實五育等有傑出貢獻才能獲獎,以端正教育風氣.不能再頒獎給要求學生上第八節課,使用參考書,讓學生考上前三志願的老師,校長了.能獲獎者,應是那些接納他校問題學生的校長;能成功輔導霸凌學生的老師.


校方(校長):


1.改變威權校風:學校之風氣,取決於校長對各項教育理念之因應,例如校長如認為學生欺負他人,就應受到相當懲罰,記過,體罰的權威教育就會在校園擴散,訓導就會取代輔導解決霸凌問題,這樣的校園氛圍往往助長暴戾之氣,霸凌事件自然出現在有樣學樣的校園文化中.因為學校既以威權解決問題,學生也同樣以此模示彼此對待.


2.落實基本教育理念:我小學讀書時,就知道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口號,然而現今已被升學主義束之高閣,這古典的教育精神跟霸凌相關嗎?如果校園的孩子智育成績不佳,卻能在體育中宣洩過多精力,在美育中發揮潛能並取得成就感,這些孩子是不是就不會以欺負他人為樂?至於德,群育不彰的結果,不正與校園霸凌相關嗎?


3.以新思惟照顧轉學生:我上篇文章提及,針對屢勸不聽的霸凌學生,應予以退學處分,當轉至該校,各校不應再視為燙手山竽,基於各校支援與合作之理念,新轉來的學生應編至校內最能處理特殊學生,且具愛心,耐性及專業的導師班級,讓這些需要關懷,曾犯錯學生能適應新環境,重新出發.


4.師,生共用廁所:我自己曾是學校老師,至今搞不懂有些學校師,生廁所為何一定要分開?定要如此才能彰顯尊師重道嗎?果真有師長願與學生同廁,才是值得尊敬的老師,霸凌問題也能同時改善,因為廁所是霸凌事件最常發生的地點,如果學校堅持分廁,我建議將老師辦公室(尤其訓導,輔導室)遷至廁所旁,定能降低校園霸凌發生.


導師:


1.積極面對:導師為前線最重要的指揮官,導師如處理得宜,霸凌事件通常能大事化小,然而許多老師抗拒或消極處理是怕處理不當,得罪雙方家長,然而消極處理的結果,霸凌者可能更加為所欲為,屆時鬧出大事,將更難處理,因此建議導師一旦發現,立即了解原委,積極處理,切勿拖延.


2.尋求專業外援:導師可試著先自行評估霸凌事件之嚴重性,大致可分三級,如屬輕級,可先分別找學生前來了解原委,並作安慰動作,並警示霸凌者,如再次發生,將施以懲處;如屬中級,可尋求輔導室協助;較嚴重則為霸凌學生窮兇惡極,甚至涉入幫派,老師應先向校方報備,或向校長請示後,與校方商討是否請警方介入,因為組織犯罪已非教育問題,而是治安問題.導師如姑息,就可能讓事態更加嚴重.


3.關係霸凌:霸凌可分為肢體或關係霸菱,前者通常發生於女性群體,被孤立的痛苦有時比肢體傷害更大,那是不易察覺的精神折磨,稱職的導師事前就能偵測霸凌與被霸凌者特質而加以防範.導師如發現被霸凌者確舉措失當而招致霸凌,可藉此事件讓該生學習被忽略的待人處事之道,此類型的霸凌,通常有帶頭者,如能先建立互信關係,以更高境界的領導風範感化霸凌領導者學習同理且關懷同學,通常能避免普遍存在的關係霸凌.


4.肢體霸凌:毆打,洩憤為青少年發洩情緒的主要模式,班上弱勢同學就是霸凌者的代罪羔羊,一旦發生肢體霸凌,導師除應積極介入外,也應尋求輔導室作雙方心理輔導,如情節嚴重,應儘速家庭訪問,其目的除能了解行為背後的問題外,也能遏止事件持續發酵.


 


霸凌問題與台灣總體教育問題息息相關,問題之複雜並非三言兩語所能解決,然而當我想到數十年前有位令人尊崇的前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先生堅持以五育教育理念治校,當初從該校畢業的同學莫不感懷於老校長人本,自由,民主的辦學精神,今日校園內如能有這樣的辦學精神與校園文化,學生的互動就是相親相愛,而非為智育成績勾心鬥角,甚而霸凌猖獗.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