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影劇板喵到藝人丁寧為了培養一歲子女獨立能力,竟忍痛(丁寧自述)讓嬰兒躺在床上狂哭45分鐘才抱起,這種不可思議的育嬰模式在台灣並不稀奇,我女兒幼時就有親戚提醒勿常抱嬰兒,會養成依賴習慣,然而此舉將導致邊緣人格,讓孩子終生為情所困,為愛自殘,殺人.....


    我在部落格文章曾詳述過此人格樣貌,成因及心理諮商如何克服邊緣人格害怕獨處的核心困擾,諷刺的是,我每每要求個案試著獨處半小時至一小時,平均就是丁寧的45分鐘,邊緣人格者會因伴侶遲到十分鐘就暴跳如雷(被遺棄投射),會因發現對方劈腿而自殘(恐慌分手後無法獨處),會因離異而自殺,殺人(無法自身面對孤獨身影)....,這些都是邊緣人格的典型特質,也都是父母在嬰兒三歲前未善加照顧孩子的結果.


    嬰兒與外界(父母)溝通的唯一方式是哭鬧,肚子餓,尿布濕,溫度熱...都會哭,哭得最大聲是何因?醒來後發現旁邊沒人,前幾週會哭到累為止,數月後會安靜的躺在床上等人餵奶,很多人以為此乃嬰兒訓練有素才變乖,殊不知這孩子已對人及外界產生不信任,對孤單產生深層恐懼,越疏於照護的嬰兒,未來邊緣人格的嚴重性越高,德國人是西方世界訓練嬰兒最徹底的民族,此民族也以冷酷著稱.


   我們試著推敲為何會有此奇怪的育嬰方式:


    
1.過去農業社會,父母有足夠時間照護嬰兒,現代父母則忙著工作,一切講求效率的結果,連人生大事都被節約.

2.愛與被愛是相互且沿襲的互動關係,一個未曾感受愛(尤其三歲前最須被愛時)的人,是不容易愛人的,這當然會表現在母親照護嬰兒的態度上,丁寧曾透露,因家庭不夠溫暖,青少年時期自己長得高大,曾被吸收霸凌同儕......

3.三歲前是人類潛意識期,多數人不會有記憶,很多人因此忽略潛在心靈需求,然而根據我諮商經驗,多數人會從父母後來教育,或父母性格推敲出自己三歲前被照護品質,如果是阿公阿嬤帶,則能從與阿公阿嬤所發展的關係好壞推敲.


  
妻子幼時受我岳母良好照護,她除了照顧好我們女兒外,經常與母親電話聊天,也不時回娘家陪伴母親,相對於近來不斷傳出殺害親生父母新聞,昨天甚至有位酒店小姐連生三位子女,卻全都遺棄,表面上是人淪悲劇,實際上可能是為人父母未善加照顧子女後所引發連串扭曲人性事件,這其中,當嬰兒哭泣卻仍有很多父母未能滿足其本能需求,扮演著關鍵且潛在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