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Federer擊敗Novak Djokovic後,過兩天與Rafael Nadal對決,比賽初期Federer明顯占上風,然而僅因Nadal幾球致勝好球,加上搶7落敗失去首盤後,第二盤開始Federer像洩了氣的皮球,未保發球局,直到輸掉兩盤,第三盤回神力圖振作拿下,然而以他的高齡,無法跟蠻牛力拼,最後一盤終以6-1氣力用盡輸掉比賽,以Federer如此高心理素質都讓我們看到他臨場的氣餒,一般選手面臨高張力比賽,狀況可能更多,以王建民,郭泓志而論,皆曾在美國職棒投手丘上被連續兩度打爆,目前皆無法出賽,兩位不僅需身體復健,也該嘗試心理復健.
自從上篇文章提及歡迎台灣國手前來心理諮商後,腦中盤旋著,如真有人前來求助,我是否該有套諮商依據協助運動員突破心理障礙?以下是我的諮商腹案:
表現失常為多數運動員前來諮商主因,心理師該了解個案為何表現失常?
1.原本就易焦慮:
運動員從小在高壓力家庭環境中成長,父親的威權,打罵會讓孩子害怕犯錯,因此球場上出現非受迫性失誤就懊惱萬分,關鍵時刻球沒打好特別不能原諒自己,於是摔拍,敲自己頭等情緒動作出現後,結局通常更糟,諮商時應與個案討論父親性格,接著問這樣被權威對待,是否影響了平日表現,怕無法拿出好成績?這樣的對話過程除能讓運動員瞭解焦慮來源,也能宣洩長久存於潛意識的負面情緒.母親的傳統,保守,也易形成焦慮性格,像壓抑,好勝,愛比較等.
2.自身性格問題:
有些運動員有天份,球打得好,一旦成名賺大錢就犯大頭症,開始在夜店流連忘返,吹噓自己的豐功偉業,沉醉於他人的迷湯,旅日圍棋好手張栩在致恩師林海峰感謝函中提到,林海峰曾說,要保持謙卑,長跪謙卑的精神讓人保持專注平靜;當然,會犯大頭的運動員通常有其背後原因,例如內心的自卑情節讓人稍有成就救急忙敲鑼打鼓;父母親的自卑也通常會影響孩子.
3.背負太多期待:
健康人格者多半注重過程,而非結果,贏球是選手上場打球的目的,但上了場太在乎成績好壞反而會因太大壓力而落敗,因此盡心盡力不僅能克服焦慮,也是上場比賽的正確態度,因為即便這場輸球,還有下一場表現機會,這樣的心態才能提升心理素質,否則想到輸贏,家人,國人期待,想到該贏未贏,想太多的結果通常會失常,所以此時此刻打好這球最為實際,是否贏球就交由上帝決定吧!告訴您一個秘密,持平常心打球者,在相當實力下,通常能勝出.
運動員焦慮,緊張,患大頭症,想太多急於表現,最後卻落寞收場,人生在世不也經常上演這樣的戲碼,只差在選手表現能讓人一眼看穿,運動生命平均十年,一般人雖長達7,80年,如心態不變,也可能像有些明明有實力登峰運動員,卻終生在山腳下怨嘆.